8月15日是首个全国生态日。当天上午,省高院召开“筑牢司法屏障 护航绿水青山”新闻发布会。省高院副院长巩富文通报了2023年陕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并回答记者提问,省高院环资庭庭长付栋发布典型案例并回答记者提问。人民日报、中新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法治日报、陕西日报等20家新闻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巩富文指出,今年以来,陕西法院在陕西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将环境资源审判列为全省法院“1281”工作计划八项重点工作之一,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一是司法保护“全覆盖”,夯实打牢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基础。今年新增设立环境资源巡回法庭91个,全省法院环资法庭数量增至111个;增设各类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累计达到60个;出台加强秦岭、黄河、汉江流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系列工作意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等全要素一体化司法保护。二是强力推动“三合一”,切实加大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力度。环资类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由环资审判机构按照现代环资审判理念统一归口审理。加大环资法官培训力度,提高专业水准。李某等人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案等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列为中国环境资源审判十大典型案例,徐某成非法占用农用地案、中华环保联合会诉高某飞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等案件被最高法院评选为优秀案例。三是凝心聚力“强协同”,积极构建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格局。主办首次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会议,联合秦岭沿线七省市高级法院发布《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陕西宣言》。推动黄河流域高级法院开展跨区域生态环境司法协作的做法,写入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全国“两会”工作报告。与生态环境厅等部门联合签订协作协议,发布指导意见,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构筑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立体防线。四是持续推进“回头看”,努力确保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效果。对具有执行内容的846件环资案件督办,已经执行到位748件,占比88.41%。全省法院累计投入修复基金3134.93万元,补植复绿5000余亩,有力推动了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充分发挥司法建议优化公共决策、规范行政行为等功能,促进诉源治理,助力“回头看”工作走深走实。 下一步,陕西法院将下更大气力,坚持改革创新,深刻把握新时代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新使命新任务,加快推进环境资源审判能力现代化,精心构筑陕西环境资源审判红色引领、绿色守护、特色赋能、底色强基“四色屏障”,大力提高环境资源审判质效,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新篇章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人民日报记者 王昱阳 陕西法院提出要深入打造陕西环境资源审判“四色屏障”,请详细介绍一下“四色屏障”工作思路? 巩富文:我们提出深入打造陕西环境资源审判红色引领、绿色守护、特色赋能、底色强基的“四色屏障”,具体来说,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更加注重和深入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即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一是坚持红色引领,确保环资审判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强化政治引领,以“有形有效”增强政治领导力。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最高法院和省高院党组各项安排,以专门化建设为抓手,全面构建系统、整体的环资审判大格局。发挥制度优势,以“有章有法”提升司法保护力。全面贯彻《黄河保护法》《长江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渭河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始终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以绿色发展理念汇聚保护生态环境的强劲合力。激发工作活力,以“有声有色”打造保护新格局。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关于普法宣传要求,大力宣传民法典“绿色原则”“绿色条款”,着力打造生态环境“法治课堂”,常态化开展环资案件巡回审判和庭审直播,推动环境司法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让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成为全社会行动自觉。 二是坚持绿色守护,为谱写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汇入环资力量。搞好环境资源审判机构和“三合一”工作机制“两大建设”。审好公益诉讼、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环境侵权私益诉讼“三类案件”,充分发挥好审判职能。突出黄河流域、秦岭、汉江流域、陕北高原水土流失和沙化司法治理“四个重点”,铸造绿色司法屏障。 三是坚持特色赋能,打造具有陕西独有品味的环资审判样板工程。重视“一个抓手”,即“着力构建包括审判机构、审判机制、审判程序、审判理论以及审判团队专门化在内‘五位一体’专门化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特色审判体系。发挥“五大功能”,即生态法庭示范功能、法检配合协作功能、府院联动协同功能、区域合作共治功能、典型案例引领功能。采取“六种方法”,深入调查研究、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创新工作、新闻宣传、对下指导,提升工作能力水平。 四是坚持底色强基,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环资审判铁军。强化环资审判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素质三大素质,着力锻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环境资源审判铁军。
陕西日报记者 陶玉琼
全省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如何实施系统保护?
付栋: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保护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深刻揭示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系统性及其内在发展规律,为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法论指导。
陕西自然地理要素特殊,历史悠久,秦岭将全省分为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汉江是长江最大支流,又是南水北调重要水源地,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陕南、关中、陕北三秦大地地理特征明显,这为我们环资审判工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我们要积极作为,坚持系统保护,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及生物多样性、大气污染防治、文化遗址等全要素一体化司法保护,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比如在秦岭建立了碳中和、大熊猫等司法保护基地,在陕北建立革命文物、矿区治理、古化石等司法保护基地,还建立很多涉及秦岭、黄河、汉江的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基地,就充分体现了系统保护观。
-
新城区法院违反程序超标查封并把死人列为被执行人2024-05-04中国廉政法治研究中心网 大江 法官嘴上不忘初心,公正办案,实际上却超标的执行欲置当事人于死地。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简称新城法...
-
习近平抵达布达佩斯开始对匈牙利进行国事访问2024-05-09新华社布达佩斯5月9日电(记者张远 马峥)当地时间5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乘专机抵达布达佩斯,应匈牙利总统舒尤克和总理欧尔班邀请,对...
-
习近平访欧时刻丨从两个生动比喻,感受中匈美好未来2024-05-125月,匈牙利大平原田野飘香。“多瑙河上的明珠”布达佩斯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客人。应舒尤克总统和欧尔班总理的盛情邀请,当地时间5月8日至10...
-
改革近镜头丨发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令2024-07-172013年11月12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国—— 北京,人民大会堂,灯光璀璨,气氛庄重而热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闭幕会在此举行。 ...
-
形象工程欠款5年让企业苦不堪言2024-08-05中国国廉政法治研究中心 周余涛 红色圣地延安又见新鲜事,延安市新区北区(二期)综合开发工程未经立项,未有资金保证的情况下,就敢公...
-
“邗江法院法官自羽是刀客 ” 刀刀砍向守法人2024-08-25中国廉政法治研究中心 周余涛 历史影片中的刀客,喜抱打不平有正义感。然而发生在西安市的一起债权股权纠纷案,在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
签合同玩文字游戏 画大饼企图赖账过关2024-09-13堂堂的上市国有企业——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陕鼓动力)在合同书上玩文字游戏,致使陕西建工安装集团有限公司(简称陕建安装)5000余...
-
新疆吐鲁番中级法院弄丢案卷玩躲猫猫意欲如何?2024-09-22中国廉政法治研究中心 周余涛 一起由新疆吐鲁番中级法院制造的错案20余年不予纠正,在媒体曝光后吐鲁番中院又玩新花样予以抵制,把不...
-
陕西省三级法院先后下发17份判决纠错为何这么难?2024-09-23中国廉政法治研究中心 周余涛 现年71岁的陕西省西安市市民关胜利,因一份租赁合同纠纷维权奔波20余年,至今仍走在维权路上,令人感叹不已。
-
李长东私自解封被查封财产致上亿欠款难收回2024-10-20红色圣地法官忘初心 延安市中级法院执行局法官——